DB50∕T 1615-2024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重庆市)
ID: |
D329596FC5EC440498EE5326D1E8E214 |
文件大小(MB): |
0.17 |
页数: |
5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重庆市地方标准,ICS 65.020,CCS B 04 DB50,DB50/T 1615-2024,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2024—07—08 发布2024—10—08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0/T 1615-2024,I,前 言,本文件按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市巴,南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市奉节县种植业发展,中心、重庆市酉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市万州区农业技术与机械推广中心、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易靖、陈松柏、丛云飞、雍太文、邓琦、田红琳、卢明、张国栋、程邦、冉文,秀、何佳洋、康山杰、程丹韵、冉璐、丁金霞、江群,DB50/T 1615-2024,1,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的产地环境、播种前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混合青贮,本文件适用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263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混合青贮mixed-silage,玉米全株与大豆全株适收期同时收获后粉碎、混合均匀后再青贮,4 产地环境,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的地块,产地土壤环境应符合GB 15618 的要求,5 播种前处理,5.1 品种选择,选用经过审定或引种备案,青贮收获期接近的大豆、玉米品种。大豆宜选用高蛋白质、,耐低温、耐荫蔽的品种;玉米宜选用紧凑或半紧凑型、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的玉米品种,玉米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大豆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 的要求,5.2 种子处理,DB50/T 1615-2024,2,大豆、玉米播种前宜采用专用种衣剂包衣处理,5.3 整地,播种前采用机械深耕,深度25 cm ~ 30 cm,耕后土壤疏松、平整、干净,6 播种,6.1 播期,西部、中部地区宜3 月中旬~ 3 月下旬,东北部、东南部地区在4 月上旬~ 4 月,中旬,地温稳定在10℃ 以上,大豆、玉米同期播种,6.2 播种量,每667 m2播种大豆5 kg ~ 6 kg、玉米1.5 kg ~ 2 kg,6.3 田间配置,采用3~4 行大豆组成的大豆带和2 行玉米组成的玉米带间作种植。大豆带与玉米带,间隔60 cm;大豆带宽60 cm~90 cm、玉米带宽40 cm。机播大豆、玉米均单粒穴播,大,豆株距9 cm~10 cm、玉米株距15 cm;人工点播穴距较机播穴距增加1 倍,大豆、玉米,一穴均定苗双株。每667 m2确保大豆有效株数不低于8000 株、玉米有效株数不低于3500,株,大豆播种深度3 cm~4 cm,玉米播种深度5 cm。机播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2632 要,求,7 田间管理,7.1 施肥,氮、磷、钾肥与中微量元素、有机肥与专用配方肥合理搭配。大豆施低氮高磷钾复合肥,每667 m2 纯氮用量不高于3 kg;玉米施高氮低磷钾复合肥,每667 m2 纯氮用量不低于,12kg,大豆播种时每667 m2 施用8 kg~10 kg 低氮复合肥(N-P2O5-K2O:14-16-15 或近似配,方),土壤瘠薄的新开垦地块在大豆初花期每667 m2 追施3 kg~5 kg 尿素。玉米播种时,每667 m2 施用50 kg~60 kg 高氮稳定性复合肥(N-P2O5-K2O:24-6-10 或近似配方)及16,kg 钙镁磷肥(含磷12%),采用侧深施肥,肥料距离播种行约15 cm,深度约10 cm。肥料合理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7.2 病虫草害防治,7.2.1 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大豆锈病、蛴螬、豆荚螟、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点蜂缘蝽;玉米大小斑病、,茎腐病、锈病、纹枯病、粘虫、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农药安全使用应符合NY/T 1276 的,要求,7.2.2 草害防治,DB50/T 1615-2024,3,封闭除草:播种后3 d 内,每667 m2 可选用96% 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 ml~85 ml,兑水30 kg~50 kg 满土喷施,定向除草: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的应分带除草。大豆第3 复叶期,每667 m2 用25 %,氟磺胺草醚水剂60 mg~100 mg 或10 % 精喹禾灵乳油25 ml~35 ml 混合25 % 氟磺胺,草醚水剂60 ml~100 ml,兑水30 kg~40 kg对大豆带的杂草低位定向喷雾;玉米3~5 叶,期,每667 m2 选用80 % 烟嘧磺隆可湿性粉剂4 g~5 g 混合20 % 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ml~67 ml,兑水30 kg~40 kg 对玉米带的杂草低……
……